一、引言
生活化成为近年来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教学方法,尤其是针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效果显著。写作能力体现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及与人的交际能力等,是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表现,如何促使学生将生活中的所听、所想、所思融入作文创作中,并加深对社会生活的认知,成为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所重点关注的话题之一。因此,“回归生活,灵动作文”的语文作文教学理念,能够将社会生活事件拆解,并有效地搜集凸显作文主题的细枝末叶,并糅合优美、清新的语言表达出来,注重对小学生观察和体验生活的能力培养。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作用分析
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加上新课标教学体系的出台,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丰富小学生作文学习素材,提高小学生作文创作能力等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广泛关注的话题。但是,当前由于传统教育理念中应试教育思维的存在,导致评估老师教学水平的关键因素仍是教学成绩、升学等外部压力,陈旧的知识灌输理念仍然是当前语文作文教学的主流,导致小学生作文写作练习的过程中思维禁锢,更多的是作文模板的背诵、素材的被动积累,导致作文创作缺乏灵感和个体化感受;其次,作文教学内容也体现出一定的压力,作文的题材、素材等都需要学生自己挖掘,尤其是在考试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自我梳理,提炼科学合理的素材,因此只有加强生活化写作练习,这样才能够不断地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质量。
小学生对世间万物充满好奇,对生活中遇到的事物都充满了更多的了解,因此可加强对社会生活的关注与了解,并通过分析、总结、提炼,用作文创作的方式体现出来,并引导小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感悟生活、丰富作文素材。
三、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策略分析
小学生正处于完善思维,提高自我解决困难、辨析能力的关键阶段,因此作为生活化教学引导和促进学生个人分析能力的提高,提升对作文创作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小学生语文作文学习水平,感知社会生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章节重点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有关策略进行分析,并分别从生活中学会观察、在生活中学会积累、在生活中开展作文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在生活中学会观察
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的关键在于培养小学生生活观察力,并培养小学生学会观察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够促进小学生通过生活观察,将生活中遇到的作文写作素材抽离出来,并将生活中体现出的细节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实现语文作文学习效率的不断提高。例如,在学习完《蚂蚁与蝈蝈》一课后,学生通过自我阅读和教师的引导教学,明白了蚂蚁的勤劳,同时也引发了学生对蚂蚁搬食物进洞里过程的思考,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时,教师可在课前选好蚂蚁搬家地址,然后利用半节课的时间,带领同学们到事先选取的地址,让学生们观察蚂蚁搬家的整个过程,并要求学生用笔和纸记录下蚂蚁搬家的整个过程。通过生活观察后,要求学生创作一篇以“蚂蚁搬家”为主题的作文,重点写下观察的社会生活现象,如蚂蚁是怎样搬运食物的,是如何进行相互协作的,搬运的路线是怎样设计的等一系列问题,在写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对观察细节的描述,同时通过自身的观察和亲身体验等,加强学生对蚂蚁搬家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勤劳、团结、毅力等品德的感受,促使学生作文情感的饱满表达,这对于提高小学生的作文写作思维培养具有作用。
(二)在生活中学会积累
作文写作的过程也是素材积累的过程,同样任何学科的知识都需要通过积累来实现。而作文的积累过程不仅仅是为了写作文而积累,同时也是培养小学生感知能力、加强生活认知的关键,从而为写作教学注入更多的活力,从小锻炼小学生的写作创造力。例如,为了促进小学生能够养成一个良好的作文素材积累习惯,教师每人发放一个作文素材记录本,将每天在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有条理地记录下来,可以以日记的形式展现,同时也可以以摘录的形式记载。比如,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路边的环卫工人正在辛勤地劳动,可以“保护环境”为主题,对环卫工人的辛勤劳作进行赞美,并学习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为环保事业贡献微薄之力的精神。这样,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素材积累习惯,通过长期的生活观察和积累,加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知,有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文章来源:《新作文》 网址: http://www.xzwzzs.cn/qikandaodu/2021/0507/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