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经典素材”有利于写出有文化内涵的、有一定思想深度的、有一定文采的考场作文。具体地说有以下优势: (1)任何程度的学生均有了解和掌握; (2)具有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深刻内涵和文化意义; (3)有典范的甚至诗意化的表述可资借鉴,易于操作; (4)经典材料的叙述容易书面化,能有效避免语言口语化; (5)经典材料的阐释空间较大,具有“百变通”的可能,方便在作文中普遍运用。 对作品经常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陶渊明,中学生们都耳熟能详:陶渊明(约376~427),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友人私谥“靖节征士”,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出生于一个衰落的世家,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父亲早死,因家贫,曾做过几年的官,却因“质性自然”,不愿“以心为形役”、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而解绶去职,过起了躬耕自足的田园生活。自小体弱多病,曾作《五柳先生传》以自况,称自己“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然而“家贫,不能常得”;日子虽然过得很艰苦,他却能安贫乐道,忘怀得失。“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六十岁左右去世。深受后世文人骚客推崇,欧阳文忠公甚至认为“两晋无文章,惟《归去来兮》而已”。 大多数学生能从陶渊明生平事迹材料中直观提取出亲近自然、淡泊名利、回归原点、傲视权贵等角度,然后准确引用陶渊明的材料为自己的观点佐证。 例如湖南省近年高考作文题: 1.它被天边的彩云所吸引,奋力飞腾,寒冷、饥寒、风雨都无法阻止它,它毅然决然地向上飞,飞上高山之巅,它已经精疲力竭,伤痕累累,一个声音问,值得吗?天地苍茫、彩云缭绕,它内心充实而满足,喃喃地答道:我愿意! 2.父亲的书桌对面有一把小椅子,儿子坐在那里陪伴回家在桌子前剪报的父亲,父子俩没有说话,静静相对,儿子望着父亲,祥和的面容,心里充溢着宁静的幸福。父亲,您辛苦了,能这样陪陪您,我真的很愿意。 根据上面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无论是材料一中志存高远,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不畏艰险无惧风雨的鸟还是材料二中只愿意享受平静的生活中淡淡的幸福与充实的孩子,他们都在进行一种“心灵的选择”。 实战运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有的人追求名利,有的人追求物质享受,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这都是人之常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也曾出仕为官,幻想在政治舞台上一展抱负,这是人之常情,试想哪个读书人不想“学而优则仕”呢?哪一个有志之士不想为“帝王师”呢?名与利,功与禄,取之有方,用之无愧。人之常情,实不为过。但当他的人格尊严收到侮辱之时,他能坚守理想、信仰,当官场污秽不堪之时,他能毅然“不为五斗米折腰”,最终“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的可贵在于他突破了人之常情,面对浊世,多数人选择的是同流合污,这是人之常情。陶渊明一身傲骨,不低头,不苟且,做不合常情之举,做不违心之事,这是何等潇洒,何等洒脱。 “心灵的选择”是在对陶渊明的素材解读后所做出的一个比较大众化的角度提取。 清初黄宗羲说:“每一题必有庸人思路的共集之处缠绕笔端,剥去一层,方有至理名言,犹如玉在璞中,凿开顽璞,方始见玉,不可以璞为玉也。” 选材小巧。应避同求异,避熟求生,那些人人皆知的例子或材料,以不写或少写为佳。把他人少知甚至不知,然而却有分量的东西拿出来写,自然会有新感觉。除材料本身新颖生动外,选材角度也应独运匠心,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角度一要小,以小见大;二要巧,巧中取胜,小与巧相互关联。 例如南京、盐城调研考试语文作文题: 一次,艺术大师毕加索在参观了一个儿童画展后深有感慨地说:“我和他们一样大时,就能够画得和文艺复兴时的大师拉斐尔一样,但是我要学会像他们这样画,却花去了我一生的时间。” 考古学家一生研究一面古希腊铜镜背面的文字,始终无法辨识。多年后,他的孙子将铜镜背面对身边玻璃镜随意一照,玻璃镜上文字刚好与古镜背面的相反,原来是“别人都认为你向左,我知道你是在向右”。年轻人慨叹道:“爷爷是一个杰出的考古学家,可他却把一生的光阴都浪费在这几个字上了!” 再如浙江省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作家丰子恺: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 英国作家赫胥黎:为什么人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 美国作家菲尔丁:世界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两道材料作文题在立意方面有共通之处,那就是人应当保有赤子之心。就在我们苦思冥想“赤子之心”的作文素材时,归隐田园的陶渊明向我们走来,他的亲近自然不也可以引申为他所怀有的一种赤子情怀吗? 实战运用:穷厄之人,或许离赤子之心的随意天然更近,可一旦功成名就花团锦簇,就会得意忘形迷失自我,和毕加索一样,他们需要抵御的是富贵荣华、自我膨胀、众生的谄媚喧哗,这比苦难更容易摧毁一个艺术家。正如文章憎命达,好的艺术往往和好官运无缘,官运亨通通向世俗外在的成功,少有自省,落了灰尘,神秀说了也不错,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落满尘埃,躯壳自顶至踵的衰朽,与心灵日益离异,何谈赤子之心。可一旦贬谪,亲近山水,心灵获得疗养,还原成本来的自我,就意外获得了一次艺术的救赎。苏轼不贬黄州,就没有千古流传的《赤壁赋》,陶渊明官如果顺风顺水,就读不到他的田园诗歌了,虽然落寞非其初衷,但唯有远离得意喧嚣,才会保有赤子之心,获得艺术上的成功。我们乐意看君子固穷时的旷达哂然,他们失之东隅,我们在他们的作品里收之桑榆。你看,读者总是那么残忍。 陶渊明在功名利禄与清静充实之间的选择体现出了他的执著与坚决。但他在人生的困境中选择的是按自己向往的生活方式享受生活而不是像屈原那样以死明志不也正体现了他的灵活变通吗?“灵活变通”的立意恰好和以下两道作文题的立意有交集。 例如重庆高考语文作文题: 大豆是蛋白质含量极其丰富而又十分廉价的食物。可它的境遇曾一度尴尬,煮熟的大豆难以引起人们的食欲,并且会使肠胃胀气。人们需要更好的大豆食用方式,后来,用盐卤点制豆浆而发明了豆腐。 豆腐的诞生彻底改变了大豆的命运。豆腐让人体对大豆蛋白的吸收和利用,变得更加容易;豆腐柔软变通的个性给擅长烹饪的中国人留有极大的创造空间,豆腐也因此被制作出品类繁多的菜肴,以适应不同地区人们的口味和喜好。所有这些,让普通的大豆得到了升华。 请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再如湖北省高考作文题: 你注意到了吗?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装酒的圆瓶子又一般放在方盒子里,方圆之间,各得其妙,古诗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具呈。人生也是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以方圆为话题,根据此材料,题目自拟写作文。 实战运用:陶渊明尽管有“猛志逸四海”,有大济苍生之志,但他也有自知之明,知道在那样的时代,他的才能还不足以在那条路上走通,所以就归隐田园,做他的诗,采他的菊,喝他的酒去了。陶渊明没有像这个题目中的乌鸦那样,行也要行,不行也要行——他没有因为渴望政治上的成就,就像屈原那样上路走到天黑,投汨罗江而死;也没有像杜甫那样,明明只有诗才,却偏偏自诩有能力“致君尧舜上”。这就是陶渊明明智、通达、可爱的地方。 陶渊明不善于写那种字句华丽的诗,与他那个时代崇尚藻饰的诗歌风格格格不入。他没有铺陈华藻的才能,但他却善于开掘题材,开创了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田园诗风。他的诗风质朴醇厚,这是另一种才能。陶渊明很明智,他没有忘记自我而去盲目模仿别人,因了不求其同,反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价值。如果天空上飞翔的都是捕捉小羊的鹰群,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具有相同能力的一种生物,这个单一的世界将会非常可怕。 或许我们都觉得,陶渊明跑进田园,看起来是逃避。但换个角度思考,他实际上是为了获得人格的独立,不愿与当时污浊的官场同流合污,因而他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而那些缺少道德担当的人,则可能与世浮沉。这样,陶渊明就被塑造成一个有所担当的榜样,顺理成章地写进这篇作文中了。 写作议论文之前,我们虽然有目的地积累和准备了一些事例,但是很难达到每一个事例对应一个观点的效果。如何根据不同的观点有效利用素材进而写出高水准的议论文,这就需要我们对已有的事例进行灵活变通,恰当处理。这是因为,任何客观材料所包含的意义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只要我们对同一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灵活变通运用,就会使素材达到不同的论证效果。我们可以根据事例的大致情节、关键语句等,依据文章的主旨,遵循其内在规律引发联想,或补充、或引申、或添加枝叶等,使其变得既能有力地支撑论点又光彩照人,使万“例”皆为我所用。 变通和处理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依据故事的情节拓展故事;二是抓住关键语句复活故事。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我们在“变通”事例时,必须依据文章的主旨,遵循其内在规律,对已有的事例进行增加或扩展,切不可搞游离于主旨之外的“变通”。 如果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积累经典素材,多角度阐释内涵,寻找与材料立意的交集,那么何愁材料匮乏、单调俗套呢?我们定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帮助他们写出流光溢彩、熠熠生辉的议论文。
文章来源:《新作文》 网址: http://www.xzwzzs.cn/qikandaodu/2021/0218/488.html
上一篇:打磨升格,作文训练的重中之重
下一篇:张烽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