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快速发展催促我们不断成长和更新知识结构,否则落伍不可避免。每个教师都经历过学生时代,而我们曾经历的一些命题作文“阳光人生”“友情无价”等,与现今提倡的基于真实情境的写作理念背道而驰。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未经审视,很容易将过去的误区带给学生。事实上,这种让学生无法自然畅适演绎的框限思想的命题,今天依然随处可见。以2017年湖南湘西中考作文题为例: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有诸多的幸运与磨难,有诸多的成功与失败,有诸多的欢笑与哭泣……可这些,都将会是曾经,会成为过去……如果一味沉浸其中,只会徘徊不前,我们得学会忘记,因为人生总是从告别走向明天的。请以“学会忘记”为题写一篇作文。
“学会忘记”没错,但记住幸运,带上欣慰的心情来生活,或不忘痛苦孜孜前行,不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吗?命题人复述老套的心灵鸡汤,这种自古“正确”的话,不会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反而导致写作早早“被立意”。学生的作文,在论证时没有分寸、说理过刚,观点绝对化、片面化,缺乏弹性、韧性,毫无逻辑严密性,也无思维的张力,其滥觞可追溯至未经审视的作文命题。
一些教师也想突破窠臼,具体操作起来却陷入旧话语的陈腔滥调中。面对学生写作的困境,不经审视,开出的灵丹妙药无非是“从生活中取材,写真人真事”,实则为不负责任的推脱之词。明明是被禁锢在“三点一线”的生活中,童年琐事、故乡记忆、校园人事,翻来覆去、颠三倒四早已写了个底朝天,从何突破?在“新作文杯”第十七届全国高中生放胆作文大赛中,一篇题目为《忍》的区区七八百字的作文,第一时间被笔者评为了特等奖。文章简叙了一个四世同堂之家外婆和阿太(外婆的婆婆)之间的冲突。笔者在留言中写道:“作者在其乐融融、天伦之乐的表象下,敏锐捕捉,掀开了生活温情面纱,突破了学生亲情作文口号式标榜的模式,也不乏赤子之心。”
而在鼓励求新中,如不审视又容易陷入过度放纵自我、不加节制的误区。笔者曾听闻一些教师为求“率真作文”,将学生间互相起不雅绰号、课下对老师的讥讽之词也写入文章——真善美只弘扬一个真字,假恶丑只摒弃一个假字,这样的“如实呈现”又有何意义?曹文轩曾批评少年写作的“痞子”腔调,批评玩世不恭,褒扬高贵与郑重。《新作文·高中版》2019年第3期选文《逍兮遥兮》,作者思考的维度是“反逍遥”论,提到“逍遥”不是饥寒交迫的避世。编辑在点评中说道:“幻想层面的美好向往无法达成,那就在现实层面清醒地积极践行自己的逍遥人生。作者突破为圣人代言地模式,经过独到审视,为我们民族‘逍遥’母体的研读,添上了自己的一笔。”
在编刊过程中,笔者不断进行自我审视,提出母语写作教学需达成的写作素养目标可包括:1.特定情境下的交际写作;2.未来视野下的公民表达;3.基于分享的精准描摹;4.留住过往的生活集美,写作之真贵在有“写作的身份意识、读者意识、目的意识”等观点……不成熟的些许尝试,旨在引发更多老师的批评和共鸣。
苏格拉底曾言: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一过。本期无论是黄美凤老师分析提炼、科学拟定的写作教材,还是丁之境老师基于项目驱动的专题写作教学,都是通过审视,发现意义,让写作重新焕发出生机。
时代的快速发展催促我们不断成长和更新知识结构,否则落伍不可避免。每个教师都经历过学生时代,而我们曾经历的一些命题作文“阳光人生”“友情无价”等,与现今提倡的基于真实情境的写作理念背道而驰。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未经审视,很容易将过去的误区带给学生。事实上,这种让学生无法自然畅适演绎的框限思想的命题,今天依然随处可见。以2017年湖南湘西中考作文题为例: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有诸多的幸运与磨难,有诸多的成功与失败,有诸多的欢笑与哭泣……可这些,都将会是曾经,会成为过去……如果一味沉浸其中,只会徘徊不前,我们得学会忘记,因为人生总是从告别走向明天的。请以“学会忘记”为题写一篇作文。“学会忘记”没错,但记住幸运,带上欣慰的心情来生活,或不忘痛苦孜孜前行,不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吗?命题人复述老套的心灵鸡汤,这种自古“正确”的话,不会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反而导致写作早早“被立意”。学生的作文,在论证时没有分寸、说理过刚,观点绝对化、片面化,缺乏弹性、韧性,毫无逻辑严密性,也无思维的张力,其滥觞可追溯至未经审视的作文命题。一些教师也想突破窠臼,具体操作起来却陷入旧话语的陈腔滥调中。面对学生写作的困境,不经审视,开出的灵丹妙药无非是“从生活中取材,写真人真事”,实则为不负责任的推脱之词。明明是被禁锢在“三点一线”的生活中,童年琐事、故乡记忆、校园人事,翻来覆去、颠三倒四早已写了个底朝天,从何突破?在“新作文杯”第十七届全国高中生放胆作文大赛中,一篇题目为《忍》的区区七八百字的作文,第一时间被笔者评为了特等奖。文章简叙了一个四世同堂之家外婆和阿太(外婆的婆婆)之间的冲突。笔者在留言中写道:“作者在其
文章来源:《新作文》 网址: http://www.xzwzzs.cn/qikandaodu/2020/0629/331.html